烽火年代国难《少年西行》七千里,在蜀道点亮未来灯火
1937 年冬,黄河的冰层裹着硝烟碎裂,齐鲁大地的读书声被炮火截断。当十五岁的手掌攥紧课本,当破庙里的油灯映亮方程式,一群 11 至 18 岁的少年,背着行囊踏上了七千里流亡路 —— 他们要去远方,找一张能安放课桌的安静角落。
1937 年冬,黄河的冰层裹着硝烟碎裂,齐鲁大地的读书声被炮火截断。当十五岁的手掌攥紧课本,当破庙里的油灯映亮方程式,一群 11 至 18 岁的少年,背着行囊踏上了七千里流亡路 —— 他们要去远方,找一张能安放课桌的安静角落。
当山河破碎,一群少年将如何抉择?四集历史纪录片《少年西行》给出了答案——他们背起课桌,踏上七千里烽火征途,用脚步丈量山河,以知识守护希望。 1938年,齐鲁大地沦陷,国立六中四分校的师生们,从济南出发,越黄河、翻秦岭,奔赴四川罗江。破庙作教室,菜油灯照见求知目